hongkongdoll视频,hongkongdoll视频在线观看|hongkongdoll玩偶姐姐_hongkongdoll未删减视频

廉史鏡鑒——道德當身 故不以物惑

作者:

哈爾濱市第一醫(yī)院

來源:

哈爾濱市第一醫(yī)院

更新時間:

2024-07-15 14:06

點擊數(shù):


“道德當身,故不以物惑”出自《管子》:“圣人上德而下功,尊道而賤物。道德當身,故不以物惑。”意思是圣人總是以德為上而功業(yè)在下,重視道而輕視物利。自身道德高尚,就不會被外物所誘惑。

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是“志于道,據(jù)于德”的文化。所謂道,被概括為反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變化規(guī)律之真理。人們說“君子憂道不憂貧”,說“篤信好學,守死善道”,說“朝聞道,夕死可矣”,可以說,古時圣賢先哲的追求盡在一個道字中。道無言無形,承載一切,德則用來昭示道。《周易》中有:“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”,意思是君子應(yīng)當取法大地,以深厚的德行承載萬物。朱熹曾解釋德為:德者,得也,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。簡言之,德就是得道之人表現(xiàn)出來的品性特征。《大學》中說:“德者,本也;財者,末也。”正如植物根深才能葉茂,一個人具有深厚的德行,才能承載外在的財富、地位而沒有禍患。

  對道德的追求,讓人有明確的方向感、堅定的行動力,自尊自重,正道直行。不管處境如何,都始終堅持理想不變、原則不變。

  顏回是孔子極為器重的弟子,《論語》中記有孔子對他由衷的贊譽:“賢哉回也。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賢哉,回也!”

  顏回為何能做到不改其樂?孔子一語中的:“其心三月不違仁。”顏回之樂不在物質(zhì)財富,在他的追求與堅守。胸懷仁德之正道,心中便會不斷有充實之感,就能超越貧富,不會因身外之物的多寡而煩擾。

和顏回一樣不改其樂的,還有范仲淹。他少時家境貧寒,只身外出求學,因生活艱苦,就每天煮一鍋粥,等粥凝固成塊后劃為四塊,拌上咸菜末,早晚各吃兩塊。在如此艱難的時刻,少年范仲淹卻不是憂一己之得失,而是立下“不為良相,便為良醫(yī)”的志向,以濟世救民為旨歸,勤學苦讀。

  二十六歲時,范仲淹考中進士,步入仕途。他的一生,曾數(shù)次被貶。他之不幸,卻是地方百姓之幸。在他從政所經(jīng)歷的每一個地方,幾乎都留下了后人的懷念。

  公元1040年,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線,承擔起西北邊疆防衛(wèi)重任。在塞下秋景中,他寫下了一首《漁家傲》:“濁酒一杯家萬里,燕然未勒歸無計。羌管悠悠霜滿地,人不寐,將軍白發(fā)征夫淚。”將制敵報國的慷慨激情熔鑄成這首千古絕唱。或許,只有真正讀懂他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情懷,才能理解這句“將軍白發(fā)征夫淚”——白發(fā)與淚水,并非為了個人的生活苦寒、命途多舛,而是為天下蒼生之命運。

  在中國古代士人的觀念中,窮達以時,德行一也,無論是得志還是不得志,從政還是不從政,道德的修養(yǎng)、品德的踐行都要一以貫之。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:“兼善天下”“利濟蒼生”的遠大抱負,“位卑未敢忘憂國”“茍利國家生死以,豈因禍福避趨之”的愛國情懷,“治國有常,利民為本”“一枝一葉總關(guān)情”的民本理念,“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的浩然正氣,“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獻身精神,等等。這些在漫長歷史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規(guī)范,融入中華民族血脈,銘刻于中華兒女心靈深處,不斷影響著我們,也鑄就著我們。

  在中華文化土壤中成長,中國共產(chǎn)黨篳路藍縷、奠基立業(yè)的百年奮斗史,也是勇于自我革命、立德固本的成長史。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矢志奮斗,在血與火、生與死的考驗中,堅定崇高道德理想和價值追求,鍛造成為“特殊材料制成的人”。共產(chǎn)黨人的立德,突出體現(xiàn)在對黨忠誠的大德、造福人民的公德、嚴于律己的品德,深刻反映了黨的堅定信念、根本宗旨、優(yōu)良作風。

  翻開黨史,字里行間寫滿了“忠誠印寸心,浩然充兩間”的堅毅執(zhí)著。長征途中,紅軍將士過雪山草地,血戰(zhàn)湘江,四渡赤水,巧渡金沙江,強渡大渡河,心中只有一個信念——“跟著走”;面對核壟斷,“兩彈一星”科學家們數(shù)十年如一日以帳篷為家、與黃沙為伴,為的是讓中國成為“有重要影響的大國”;王繼才32年堅持把五星紅旗高高升起在開山島的上空,他堅信,守島就是守家,國安才能家寧……他們崇尚對黨忠誠的大德,鐵心跟黨走、雖九死而不悔。

  共產(chǎn)黨打江山、守江山,守的是人民的心。王爾琢在家書中寫道:“為了讓千千萬萬的母親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,為了讓白發(fā)蒼蒼的老人皆可享樂天年,兒已決意以身許國”,黃大發(fā)直言“我們修水渠用了36年,都是為了老百姓”,黃文秀抱定信念“建設(shè)家鄉(xiāng),讓更多父老鄉(xiāng)親過上好日子”……他們用矢志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實際行動,彰顯了以百姓心為心的公德。

共產(chǎn)黨人擁有人格力量,才能贏得民心。焦裕祿一輩子“兩袖清風來去”,還專門起草了《干部十不準》,規(guī)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化;張富清每次吃完藥后都會把藥鎖起來,從不讓同樣患病的家人碰自己的藥,在他看來,藥是國家報銷的,每一粒都要“專藥專用”……嚴于律己、清白做人,正是共產(chǎn)黨人人格力量的重要體現(xiàn)。

  一個人只有明大德,守公德,嚴私德,其才方能用得其所。新征程上,從中華傳統(tǒng)思想道德資源中汲取力量,秉持共產(chǎn)黨人的崇高品格,明是非、曉榮辱、惜節(jié)操、知行止、盡職責,我們就定能不負時代、不負人民。


地址:哈爾濱市道里區(qū)地段街151號  郵編:150010  
醫(yī)院電話:(0451)84883003

黑衛(wèi)(醫(yī))網(wǎng)審【2013】020號   黑公網(wǎng)安備 23010202010027號

版權(quán)所有 ? 2022 哈爾濱市第一醫(yī)院 | SEO標簽